草榴社區
» 您尚未
登錄
註冊
|
搜索
|
社區服務
|
银行
|
邀请注册
|
幫助
社區服務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转载]Type\USB\PD\雷电,同样是C口哪家是最强
回帖
發布主題
本頁主題:
[转载]Type\USB\PD\雷电,同样是C口哪家是最强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云中雀
級別:
聖騎士 ( 11 )
發帖:
2519
威望:
657 點
金錢:
100359 USD
貢獻:
1024 點
註冊:
2019-10-01
資料
短信
推薦
編輯
[转载]Type\USB\PD\雷电,同样是C口哪家是最强
转自 电手
在正式开始之前,想先问大伙儿一个问题,你的手机最高支持多少瓦的快充?
从 2023 年 9 月 12 日苹果发布 iPhone15 开始,Type-C 接口就宣告了「一捅天下」。
对,你没看错,C 口目前只是统一了接口形式,但是协议方面……你的 C 口,我的 C 口好像不一样。
我们先来看下完整的 Type-C,它是由 24 根针脚组合而成,集成数据传输,供电,视频信号传输一线通功能。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它是呈中心对称分布的,那么带来的理想效果就是,你正反插都可以正常使用全部功能以及快充。
但往往理想和现实总是反差很大,受限于成本和国内用户使用习惯原因,众多厂商并不会给上满配的 C TO C 数据线。但总结来基本就两个方面差异。
充电
首先充电差异还得从几年前的「快充大战」讲起。
充电 5 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句广告 Slogan 对于在座的各位应该都不陌生吧。
在 2014-2015 年期间,OPPO 率先发起了私有快充概念,不过当时还是用的 micro USB 接口,受限于引脚限制,OPPO 给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并引入自家的私有协议,还申请了专利。
来源:OPPO
那么古尔丹,代价是啥呢?
因为是属于低压高流的快充方案,与当时高通提供的 QC2.0 高压低流方案不同;
所以OPPO需要定制线材,充电器,接口,重开生产线。
综合成一个字,那就是贵。
而在电池技术不断攀升,Type-C 接口普及的情况下,2019 年左右,华米 OV 各家开始在快充领域角逐,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快充技术。
这也就导致了各家都在绕开其他家的专利开发自己的快充技术,只有识别到相互认识的协议才敢开始握手快充。
那有同学可能要举手了,难道就没有统一组织来管一管吗?
当然有,早在 2012 年,USB-IF 协会就推出了 PD 快充,可以根据充电设备调整充电档位。
并且当时还是所有国产手机厂商的领导者,谷歌于 2016 年 GMS7.0 中要求全部厂商支持 PD 充电。
而因为和 QC 快充一样,都是高压低流的方案,需要手机厂商在手机内部进行 DC-DC 的电压调整;
而这样调整带来的问题就是有能量损耗,在手机寸土寸金的内部空间会造成大量的发热。
而各家当时角逐的时候,PD 快充实际使用方案的充电功率上面相对于动辄 30 多瓦且不怎么发热的私有协议,实在是拿不上台面。
而又因为各家自己已经深耕这么多年的技术,能发展自己的充电头充电线等衍生业务。
纵使现在 PD 快充已经理论支持到 240W 了,但还是国内各大手机厂商实在不愿意跟进,充其量也就是糊弄支持较低的 PD 充电功率。
而去年出现华为充电器无法给苹果充电也是此原因导致。
因为在快充上,苹果算是老实践行使用了通用协议 PD2.0 快充。而华为的充电器是支持 PD 协议的快充的。
问题就出在华为的数据线上,因为使用 A to C 的设计;
华为在线材上面魔改了,砍掉了最基础的 DCP 协议和 PD 协议,而苹果这边恰好仅支持 PD2.0 和 DCP(最高 9W 功率)以及 Apple2.1 充电协议,双方语言不通,自然无法握手充电。
而换成基础支持 PD 的 C TO C 数据线后,华为的充电器也就能正常给 iPhone15 充电了。
那又有同学举手了,我安卓和华为阵营混插了那么多年也没事啊,怎么到了苹果这就不行了?
这是因为 2021 年 5 月由信通院、华为、小米、vivo、OPPO 联合众多终端芯片行业厂商一起成立了 UFCS 融合快充组织。
截止到今年 6 月,已经支持了 126 款设备。
也就是说,在这之内的设备,可以做到交叉基础快充。在设计之初就会兼顾一下友商的充电设计,所以混插也就没有多大问题。
数据传输
提到 USB 的传输协议,想到的便是其命名的混乱,程度能与在裤兜里揣上一天的有线耳机媲美。
在 USB 2.0 时代以及之前都还挺正常,到了 USB 3.0 时代就开始彻底放飞自我了,比如 USB 3.0 于 2013 年改名为 USB 3.1 Gen1,2019 年改名为 USB 3.2 Gen1,本质上都是 5GB 传输速率。
为了防止大伙儿提前晕过去,阿红做了这个表格供大伙儿参考。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了,到了 USB 4.0 时代,USB-IF 又改回来了,直接用 USB 4 加版本号命名。
并且为了显而易见,现阶段的命名方式更是简单粗暴,直接把速率写在脸上。
比如 USB 3.2 Gen2x2 就是 USB 20Gbps。
可能是是 USB-IF 组织自己也觉得晕而做出的改变吧。但目前大部分厂商还是沿用的原来2019年的命名标准,但个别做出了改变。
USB-IF 终于尝到了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
除了这个协议,国内各家倒是再没有搞出其他版本协议的数据传输协议。但 intel 和苹果表示要当个特立独行。
两家一起合力研发了雷电协议,苹果那边叫雷雳,但不重要,都是 Thunderbolt 技术协议。
而辨别方式就是在接口和线材方面都有雷电标志。
到 Type-C 接口支持的雷电技术已经是第 3 代了,而第 3 代也是 intel 最大方的一次,免费授权给 USB-IF 使用。
而雷电 4 算是雷电 3 的 PLUS 版本,并没有提升带宽,只是在 PCI-E 带宽上升级,雷电 5 才刚上市还没咋普及。
文字叙述可能大伙儿还是有点懵,这里阿红也做了一张表来区别一下它们。
可以看到雷电和传统 USB 的主要区别除了后面强制接口和线材要授权费以外;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视频协议和外接显卡方面,雷电是强制要求支持,而 USB 协议是可以选装的。
这方面还是拿咱们的老朋友苹果举例。
众所周知,苹果终于在 iPhone15 Pro 系列上面支持了 USB 3.1(10Gbps)传输协议
但因为 iPhone15 基础款采用 A16 的关系,所以只能支持到 USB 2.0(480Mbps),但苹果破天荒给了 DP 视频传输协议,也就是说可以直连显示器显示画面。
但尴尬的是苹果附赠的数据线并不支持 DP 信号传输,所以你得买一根支持 DP 协议的高速数据线才能使用,但却用不上这根线带来的高速数据传输。
总结
总的来说,如果要体验到厂商宣传完整的 C 口服务,需要连接的两个设备端以及线材都要符合规定协议才能达到最大的理想传输效果。
目前各家采用的接口和协议都不尽相同,标志也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
而综合以上事例来看,为了增加宣传噱头,在设备端接口方面厂商通常不会抠搜,但是在没有宣传的线材方面就成了缩水重灾区。
所以面对如此乱象,咱们多设备普通消费者的方法只能是购买一根全功能 C to C 规格尽量高的线来应对了。
赞(59)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09 11:2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7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