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专家的言论引发争议。
专家认为:
消费者对家电产品存在误区,认为没坏就能用,导致大量家电超额服役,其实新电器不但安全好用,还更节能省钱。
一看就是为以旧换新政策做背书的。
不过话说回来,国家的政策也没错,专家的话也不无道理,但是就像网上段子说的那样:
我总以为上面还有招,上面总以为我还有钱。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呢,或者说存在认知误区呢?
其实核心就是两个问题:
1、有没有钱,2、敢不敢花。先来说有没有钱的问题。看居民的储蓄数据,确实挺有钱:
按照最新的2月末存款数据:
中国住户存款月达到143.24万亿,同期我国总人口14.09亿:
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在银行有超过10万的存款。
但是人均数据被吐槽了这么多年,大家当然不会当真,这其实反应了一个分配的问题,有点敏感,不展开。
二八原则,大家知道就好。第二个问题敢不敢花。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1、存款数据不准,看可支配收入 随着2015年的一波楼市上涨,中国居民的负债率也水涨船高,房贷的负债压力严重的挤压了居民的支出。
严重的情况下:
双职工家庭一个人的全部收入要用于支付房贷。
普通人看起来收入不少,但是交完房贷,除去刚需支出,用于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就不多了。
而且现在教育、养老、医疗成本都不小,普通人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社会福利兜底不足,更加抑制了消费的需求。
2、有钱人的情况会不会好一点?
看另一个超额储蓄数据:
所谓的超额储蓄解释起来很简单:
就是大家把原来可以拿来消费的钱全部存起来了。
这个超额储蓄的主要群体是中高收入者,现在已经高达7.5万亿,最应该鼓励消费的其实是这些人。
但是有钱人为什么不愿意消费呢?
主要原因是这几年资产价格下跌,有钱人的负债表也在恶化,大家的预期不好,也不太敢花钱。
总结一下:
普通人房贷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加上社会兜底不足,想消费而不得。
有钱人这几年各种资产价格下跌损失不小,预期不好不太敢花钱消费。
一句话:
普通人没钱花,有钱人不敢花。话说回来:
消费其实是不用刺激的,只是大家的消费偏好会跟随自身情况和大环境而改变。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一个生产型国家,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主要考虑的是扩大再生产,一直以来都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
但是现在情况有些变化,需要转化经济动能,需要扩大内需消费。
但是这中间还有一个步骤: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社会兜底。居民有钱了,没有后顾之忧,不需要刺激,也会扩大消费,经济预期好了,有钱人也不会超额储蓄。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都懂,专家肯定不会不了解。
赞(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