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才播2集收视直逼第一,刘奕君令观众成功入坑,历史商战剧有天花板了
本頁主題: 才播2集收视直逼第一,刘奕君令观众成功入坑,历史商战剧有天花板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金小妹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962
威望:1080 點
金錢:49815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3-03-03

才播2集收视直逼第一,刘奕君令观众成功入坑,历史商战剧有天花板了

见过吃羊肉火锅的,没见过不结账还这么“嚣张”的。

今晚,一部国剧就让我开了眼界。

康乾年间,人流涌动的涮肉馆里,俩兄弟正坐下吃饭。

 

其中一个正为羊肉买卖发愁,另一个坐下就说,有日子没吃羊肉了,挺想的。

可羊肉端上来刚尝一口,他就不乐意了,叫来伙计,让他叫掌柜来:我不想结账,跟你说行吗?

 

掌柜来,他才说出缘由:我问你,这肉,当真是苏尼特的羊肉?

掌柜如实相告:今个碰上会吃主了,今年入冬早,蒙古的羊,根本赶不过来,这好几百家羊肉馆,肉都不是蒙古的。

您别声张。这顿饭,我请了。

 

话说到这,那位愁眉苦脸的主却揣起生羊肉来若有所思,接着忽然来了劲头,拉着兄弟就往回走。

 

一回商号,二话没说先租下个客栈,然后吩咐手下打水,往炕上浇。

又让人高薪聘来屠宰师傅,宰羊,往炕上放。

商号另一位掌柜急了,过来一看,好家伙,已经宰了三千只羊,这还没完,他又订了1万只羊,接着请屠宰师傅,宰羊。

另一位掌柜急眼了:老三,他疯,你也跟着一块儿疯啊。

中间的那位却丝毫不慌,乐呵呵跟二人解释,一顿火锅,怎么吃出了一场羊肉卷的天大的生意。一回头,把羊肉卷卖回了当初吃火锅的店里。

 

好家伙,这一顿火锅吃得,可以说是真够嚣张了。

而这三位,就是大盛魁的三位创始人,王相卿、史大学、张杰。

这场带着香喷喷羊肉味儿的商战大戏,就出自今晚播出的古装商战剧——《大盛魁》。

 

9月10日晚间,这部2009年开拍,2017年在内蒙古地方频道拿下破纪录收视的豆瓣8.8分大剧,终于登陆天津卫视、山西卫视、内蒙卫视上星播出了。

一部曾播出过的老剧,有人看?

看的人,还真不少。三台首播,第二集收视开始猛涨,直逼卫视收视第一。

 

凭什么?

看阵容,王新民执导,于震、乔振宇、吴连生领衔主演。

看类型,国剧好久未见的古装商战大剧。

故事,三个无钱无权无势的山西汉子,通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创建了“草原第一商号”——大盛魁,建立了曾拥有一亿两白银的商业帝国的故事。

 

是不是,有当年看《大染坊》、《大宅门》、《大清盐商》那味了?

尽管让观众等了这么多年才上星开播,但不得不说,从质感来看,这部作品让我们没白等。

编剧是懂得如何“留住观众”的。

故事一开场,剧情节奏就极为紧凑,故事讲究,戏味极强,让人看得停不下来,更让人不禁感慨:

近十年国产历史商战剧的天花板,终于来了。

01、历史感层层铺开,三场大戏,引出一段百年商业传奇
许多商战剧开场,都是从某件大事切入,力求一下抓住观众眼球。

但《大盛魁》一上来,首先是对准人。

仅前5集,就有至少3场大戏,又由此,挨个引出了故事的三位主角。

第一件麻烦事——卷入征伐葛尔丹的风波。

故事开场,战马奔腾追逐,葛尔丹战乱起。

 

这出大戏引出的人物,正是主角,王相卿。

他父母早逝,从小跟着姐姐一块长大,头脑聪明,喜欢吹牛,被戏称“王二娃子”。

 

编剧说了,这可不是黑他王大掌柜,而是源于真实。民间流传的更狠,叫 “王二疤子”。

真实的人物,才是活人。有活人,才有故事。

可为啥偏偏是他创建了大盛魁,当上了大掌柜?

这就有戏。

说实在话,这位爷一亮相,满嘴跑火车,还跟闲人们打赌,能约到心心念念的孙家大小姐。

 

看上去,就一个混混头子,可他的一封信,还真引出了孙家大小姐出来:孙家有大麻烦,他有办法解祸。

孙家的大麻烦,就是清廷远征葛尔丹,粮饷和军资运输都是问题,皇上下旨,让商人出资,被找上的,就有皇商首富孙家。

 

孙家大小姐人来了,辙呢?“王二娃子”只好现场发挥:与其向朝廷纳白银,不如跟朝廷做生意。

王相卿看似随口说的方案,却一针见血。

 

这就是眼光。

故事在这里,埋下伏笔——“一个身无分文的汉子,站在天下皇商首富的豪宅前说:‘我要娶你家的小姐,我的买卖要超过你家!’”

任何人都认为这是痴人说梦。

然而四十年过去,一个雄据塞外三百年,横跨欧亚九千里的商业帝国终于变成了历史的真实。这个商号就是大盛魁。

这汉子做到了。

可创立一亿两白银是以后的事,眼下的问题是,孙家大小姐的谣言四起,气得刘奕君饰演的孙文举直接拿王家开刀,逼着他们交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怎么解决?

第二件麻烦事来了——男主加入旅蒙商队公开抗争百夫长。

王相卿为了帮姐姐交孙家的十两银子,也为了证明自己,决定去当征讨蒙古葛尔丹叛军的随军民夫。

这一下,就又引出了故事的第二位主角:吴连生饰演的史大学。

 

身为民夫队伍中百夫长的史大学,虽然为人小气抠门,但他这个人有一手“一掌经”的本事。

可他精于算计,却不算出大局。

为了避开战祸,负责押运粮食的孙家大小姐临时决定改道。

这一改,麻烦来了——史大学计划给民夫的粮食不够吃了。

 

粮食不够,只能克扣糊弄,要没人吭声,也就这么过了,可队伍里还有个不听话的主——王相卿。

别人能忍,他忍不了。忍不了,就被史大学穿小鞋——睡风口。

还搞事情?史大学又利用随军民夫不懂满话,一通瞎翻译,让王相卿直接吃了顿板子。

 

直到王相卿从懂满话的同伴那里知道自己吃了亏,不忍了,直接一番手语捅破天,将史大学的所作所为说给了土木浩特军爷听。

 

这下好了,随军民夫集体吃军粮,吃多少从史大学的账上扣。

这梁子彻底结下了,别急,早晚有一天,两人会拜把子做兄弟。

可三兄弟,还差一个人。

乔振宇,该你出场了。

这就是第三场麻烦:遭遇盗马贼。

 

盗马贼,是第三个兄弟——张杰。

剧中张杰的出场,那是真霸气——

一身大氅,头戴皮帽,豪迈地站在崖上,举着单筒望远镜,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尽显眼底,那长长的运粮队伍在他脚下犹如蚁队。

王新民的镜头语言真妙,近景、远景的切换,配上冽冽的寒风,荒凉的沙漠,浩荡的运粮大军,就把张三爷映衬得像一个孤胆英雄。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张三爷来了。

这是他与未来的大盛魁大掌柜王相卿的初次相遇和交手。

他先是一番套交情,通过王相卿进入商队,又一步步取得众人信任,最后来个妙手空空。

这还不是他最大的本事,最大的本事是,再遇上王相卿,他还能把对方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然后带着忽悠来的瓷器去交易,赚上一大笔。

 

连王相卿都不得不说个服字。

你以为,三场大戏,只为铺垫主角三人不打不相识,最后结为兄弟?

不止。

这开场,一是拍出了三人的本事,二是拍出了时代的大势。

几番交手下来,观众看得明明白白:王相卿为人坦荡重情义,敢闯敢想,兼具眼光,胆识,执行力。

张杰自小跑江湖,多年草原生活使其精通多种族语言,为人机敏擅于谈判。

 

史大学能把复杂的账面料理得一清二楚。

这三人,散是满天星,聚在一起,就是一团火。

而就在三人结义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

从此山川湖海,再没有什么能阻挡主这群山西汉子朝着西北的大漠前进。

这买卖有多大?按午马老师饰演的王相卿师傅老采头的说法是:“后草地有一百万两银子等着人挑回来!”

一百万两?是何止一百万两!

 

这条看不见的打通跨国贸易的商路上,大盛魁后来挑了两百七十年,最多时每年挑一千万两。

茶叶、瓷器和绸缎,源源不断运出去。

一把扁担、一峰骆驼在草原上爬冰卧雪。大盛魁迈过的,是一座比一座更高的大山。

三兄弟一抬眼,历史,仿佛书本里活了过来。

三个不甘贫穷的汉子,最终会在草原上建立一个名声显赫的商号,大盛魁。

这,才是历史商战剧的味道。

02、于震的彪,乔振宇的糙,刘奕君的狠,撑起了历史剧的底蕴
《大盛魁》的导演是王新民,一提他的代表作,大家脑海中瞬间就会有了画面。

《连城诀》、《侠客行》,以及《燕子李三》、《铁道游击队》等,都出自他手。

这位大导演怎么拍戏?带领一群编剧、史学家到山西、湖北,还远赴俄罗斯、蒙古等国搜集素材,先编辑出版了200万字的史志图书《旅蒙商通览》和100万字的《走西口通鉴》。

你就说,这么拍出来的戏,够不够扎实?

除了剧情扎实,《大盛魁》还有个显著亮点不得不提:群像演技。

《大盛魁》的主演是于震、乔振宇、吴连生,主要配角有刘奕君、王绘春、午马、王卓、郑玉、周显欣等。

 

当年也没有流量明星,这个概念,没有偶像演员,全部都是演技实打实的好演员,这戏,就有看头。

先说主角。

第一位,于震。

王相卿这个人物,敢想敢干,豪迈大气,刚出场一身的江湖气,敢调戏大小姐,敢怼百夫长,一文不名就敢放最狠的狠话,演好这个人物,身上必须有股子混不吝的劲儿。

 

于震,正合适。

于震演得真不赖,但要说惊艳我,还得是下一位——

第二位,乔振宇。

我敢说,这之前和之后,观众就没见过这么糙的乔振宇。

张杰这个人物,早年混迹江湖,长袖善舞,一身枭雄气质,换成别的导演,怎么选角,都选不到乔振宇头上。

 

但王新民偏偏用了当年还是“天涯四美”的古装美男天花板乔振宇,演张三爷。

乔振宇一出场,好家伙,可不像现在古偶剧里的妆造,甭管什么人设,滤镜+精致妆容。

而是妥妥一江湖盗马贼。

如果不说,你能认出来他是乔振宇?

但糙归糙,帅也是真的帅。

 

千里来去,快马一鞭,快意恩仇,帅气得很。

外形上有突破,乔振宇的演技同样不俗。

他把张三爷行事潇洒又重情重义的“彪”劲儿,展现得淋漓尽致,完美贴合角色。

第三位,吴连生。

历史剧观众,应该还记得他在《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扮演的范雎,好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

这位演技派来演史大学,那是一百个稳,小家子气,有。

精明算计,也有。

 

有多面,才是人。

主角精彩,但配角阵容更绝。

其一,刘奕君。

如今的叔圈顶流,当年还没演令他大火的《伪装者》《琅琊榜》,但本剧中他的反派演技,显示他非池中物。

他饰演的孙文举,角色属性是鲜明的一个词——偏狭。

 

表面上,文质彬彬,气宇不凡,生于大富之家,遇事有决断,绝非泛泛之辈。

但常年经商,路数渐渐狭窄,人也偏狭,容不下草根出生力争上游的男主。

刘奕君的演绎下,这角色的儒雅背后,带有一种隐隐的杀气,精彩。

 

其二,老戏骨午马。

这位没能等到剧集上星的老戏骨,剧中饰演的老采头,可谓画龙点睛。

其人设关键词可以风骨二字形容。

 

作为引领男主成为一代大商人的角色,老采头自带老一辈商人的气性。

不是无商不奸,而是以德为邻。

要不是遇上他,男主顶多是个有点小聪明的买卖人,成不了大气候,是老采头逼着他挑一千担水,磨出了他的心志。

 

偷奸耍滑,别认我这师傅,必须实实在在挑一千担,才交你真本领。

这这本领,就是诚信经营,能吃亏,才能赢。

老采头在剧中不算大富大贵,但却是全剧财商最高的角色,古代商人的风骨,午马都演出来了。

其三,张秋歌。

这位实力派在剧中饰演的土木勒讨浩军爷,是全剧最受观众待见的角色。

 

当年他救下男主说了句话:我不是帮你,是说真话。

这个蒙古军爷,生性坦荡,重情重义,是大盛魁的贵人,也是一条硬梆梆的草原上的汉子。

张秋歌把这个人物演得太可爱了。

 

以上只是本剧配角天团的一小部分。

还有在《大明王朝1566》中表现精彩的郑玉饰演的孙书同。

“八王爷”王绘春饰演的费扬古。

周显欣饰演的男主白月光孙香玉。

两只手都不够数的好演员这一飙戏,这戏味可不就出来了。

03、久违的历史商战剧戏味,终于被拍出来了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近十年的国产商战剧,我认为就一个词:不够味。

随着古偶剧逐渐占据市场,历史剧、商战剧这种风格偏厚重的类型本来就少,好不容易出来几部,从剧情到表演,还往往不够味道。

这部《大盛魁》第三个亮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点——够味。

至少有三个地方,让我看到不少顶级历史商战剧的影子。

第一,宏大的历史感。

何为商战剧的历史感。

一部《大宅门》以京城中药世家数十年兴衰为写照,呈现出近代老北京人的风貌。

一部《大清盐商》,将清代影响巨大的盐业中的各种弯弯绕,拍的丝丝入扣。

而《大盛魁》时间跨度270年,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近代民族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上赢取商业辉煌的电视剧。

 

鼎盛时期的大盛魁拥有包括汉、蒙、回、满等各族员工近万人,国内外分号八十二家,骆驼二万多峰,资产超过白银一亿两,若以白银铺路能从北京一直铺到乌兰巴托。

但宏大的历史感,最终落地的,却是“以小见大”。

全剧透出的,是一股浓浓的烟火气。

说白了,再大的生意,是人做出来的。

好戏,人演出来的。

第二,则是出彩群像。

与其他类型剧不同,历史商战剧一向注重群像刻画,配角也不缺高光场面。

而从这部《大盛魁》来看,剧集的前2集里,就令人看花眼地出场了十多位形态各异的角色。

既有不甘受穷的山西汉子,也有重情重义的蒙古军爷,更有浑身傲骨的商界老炮。

 

一个个各具特色的角色出场,丰富了这部剧的群像色彩,让人看着很是过瘾。

第三,是展现了晋商的风骨。

大盛魁的买卖,做的真的大,伴随着悠扬的驼铃,这群商业先驱,爬冰卧雪,行程万里,开辟了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商业大通道。

但最大的,不是亿万两白银的买卖,而是晋商的脾性。

舍利招财,能舍多大的利,就能招多大的财。

老采头教给男主的,尽显晋商传统的“骨气”。

这,也是导演和编剧所要传递的:

《大盛魁》想讲的不止三兄弟,也不止一个商业帝国的兴衰。

 

而是一群人、一代人,如何跨越那漫长商道,经历了时间和那个时代的风雪,给后人留下的企业长盛不衰的秘密。

这个秘密是什么?

讲到最后,就是三个字:学吃亏!

“商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

买卖失了“诚信”,做不大,古今东西方都是如此。

不得不说,这股历史商战剧的精气神,对味了!

 

但这部大剧的拍摄,又何尝不也是一笔特殊的买卖。

演员周显欣回忆,“回想2009年拍摄《大盛魁》的日子,诸多坎坷,最艰难的时候,风雪交加,漫天黄沙,连睁眼张嘴的机会都没有……而戏中的老艺术家午马老师在前几年已离我们而去了,他没能等到《大盛魁》面世的这一天”。

确实,当年导演王新民带着这群演员,从呼和浩特到二连浩特,从北京到山西太谷,200多人的摄制组,上百峰骆驼马匹组成的队伍,一路走大漠,过草地,越戈壁,穿峡谷,爬冰卧雪,沐风栉雨。

 

历经冬春夏秋四季,跨越两个年度,前后近两万名各族群众参加了拍摄,才完成这部大剧。

相比市场上讨巧的古偶、甜宠,何尝不是做了笔吃亏的买卖?

但历经寒暑,剧集最终还能在四大卫视上星播出,从观众的高口碑来看,这笔吃亏的“买卖”,导演赌赢了,而且赢得十分漂亮。

不可否认,当下国剧,最不缺的,就是讨巧的流量热剧。

但这些大热剧虽有流量,细节却经常经不起推敲。

而《大盛魁》这样的老剧,看似不讨巧,过于实在,但每个细节都透出两个字:扎实。

 

而观众,终究是愿意看好剧的。



赞(32)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11 08:2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2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