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BBC 2023-6-22]“泰坦”潜水器失联:探索泰坦尼克号残骸要冒多大的风险?
本頁主題: [BBC 2023-6-22]“泰坦”潜水器失联:探索泰坦尼克号残骸要冒多大的风险?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教-授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50657
威望:5580 點
金錢:7466 USD
貢獻:18000 點
註冊:2016-10-25

[BBC 2023-6-22]“泰坦”潜水器失联:探索泰坦尼克号残骸要冒多大的风险?

前往泰坦尼克号(TMS Titanic,铁达尼号)残骸的付费载客观光潜水器在周日(6月18日)出发后不久失踪,搜救行动进入关键时刻——据估算,潜水器内的氧气量将于周四用尽;美国海岸警卫队则声称两次侦测到水下的敲击声,但是潜水器的踪迹至目前仍未有线索。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下,沉没100多年的泰坦尼克号残骸周边的海域,到底有多危险。

1911年秋天的某个时候,格陵兰岛西南部的广阔冰川上一个巨大的冰块破裂脱落。之后的几个月里,它缓慢地向南漂流,在洋流和风的带动下逐渐融化。

然后,在1912年4月14日那个看不见月光的寒冷夜晚,一块125米长的冰山——就是一年前从格陵兰峡湾脱离出来的500米冰块余下的部分——撞上了从南安普敦去往美国纽约的客轮“泰坦尼克号”。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这艘处女航途中的轮船沉没了,超过1500名乘客和船组人员丧生。船的残骸现在位于纽芬兰海岸东南约640公里的海面近3.8公里深的水下。

到现在,冰山仍然是对船运构成威胁的事物——2019年,有1515座冰山在3月至8月间向南漂浮到跨大西洋的船运航线上。但是泰坦尼克号最终的安息地,本身也存在着危险,这使得拜访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失事船只残骸本身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随着一架载着付费乘客的五人潜水器在前往泰坦尼克残骸途中失踪,BBC也探讨了这片海底区域的状况。

深海潜行

海洋深处很黑暗。阳光很快被水吸收,在水面以下约1000米之后,就很难再穿透多远。在此之下,海洋就是一片永久的黑暗。泰坦尼克号安息的区域被称作“午夜区”,也正是这个原因。

过去对于这个沉船残骸的探索中也有讲述过,在完全的黑暗中连续下降超过两个小时,然后海床就忽然在潜水器的灯光下出现。

视线仅限于卡车大小的潜水器上灯光所能照到的几米远,在这个深度上潜行是一项很有难度的任务,以至于在海床上很容易迷失方向。

然而,经过数十年高精度扫描组合而成的泰坦尼克残骸地图,可以在有物体进入视线时提供参照点。声呐也令船员能够侦测到潜水器照明所及的小范围以外的地形和物体。

潜水器驾驶员也要依靠一种叫做惯性导航的技术,使用一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在已知的起点和速度上判定它们的位置和方向。海洋之门公司(OceanGate)的泰坦(Titan)潜水器配备最先进的自包含惯性导航系统,它与一种被称为多普勒测速仪的声学传感器相结合,来估算潜水器与海床之间的相对深度和速度。

即便如此,过去参加海洋之门公司泰坦尼克号之旅的乘客们仍然有提到,在抵达海底之后,要找到方向是有多困难。迈克·莱斯(Mike Reiss)是一名电视喜剧编剧,去年参加了海洋之门的泰坦尼克号旅行。他向BBC表示:“当你到达海底时,你并不知道自己确切在哪里。我们不得不在海底瞎闯,只知道泰坦尼克号就在附近一带,但是那里漆黑一片,沉在海底的最大物体就在500码开外,而我们花了90分钟来找它。”

深海高压

一个物体在海底潜得越深,其周围的水压也会越大。在水下3800米的海底,泰坦尼克号及其周围的一切都承受着约40兆帕的压力,这是地面上压力的390倍。

“换个角度讲,就是大约汽车轮胎内气压的200倍,”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斯德哥尔摩复原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的海洋研究员罗伯特·布拉西亚克(Robert Blasiak)接受BBC第四电台(Radio 4)《今日》(Today)栏目采访时说,“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一个外壁非常厚的潜水器。”

泰坦潜水器的碳纤维和钛合金外壁设计,使它的最大操作深度达到4000米。

海底洋流

我们可能比较熟悉是能够将船只和游泳者带偏的强大海面洋流,但是在深海里也存在激烈的水下洋流。虽然通常不像海面上的洋流那样强,但是仍然是大量的水在流动。它们可能是由海面上的风带动下方水层,可能是深海潮汐或者由温度和盐度造成的水密度差异形成温盐环流(thermohaline current)。被称为“海底风暴”的罕见现象——通常与海面漩涡有关——也可能造成强大的间歇性水流,将海床上的物质扫走。

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船首和船尾断裂,形成两个主要部分。对于它周边水流的已知信息是来自于对海床纹理和残骸周围乌贼游动方式的研究。

泰坦尼克号的一部分残骸所处的地方,据称是靠近一个受到所谓西边界洋流的冷南向流影响的海底区域。该“海底洋流”的流动在海床的泥土上形成了迁移的沙丘、涟漪和丝带形状的图案。这令科学家得以了解洋流的强度。他们在海床上观察到的大多数形成物,都与相对较弱至中等水流有关。

沿泰坦尼克号残骸的东侧形成的沙波纹——船沉后散布开来的物品、配件、固定件、煤和船本身的部件——表明有一种由东向西的底部洋流,而在主残骸的所在地,科学家说水流趋向于从西北到西南,这可能是由于残骸的较大部分改变了水流方向。

在船首部分的南面周围,水流似乎格外多变,从东北到西北再到西南都有。

许多专家预计,这些水流带来的沉淀最终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掩埋在沉积物下。

深海考研学家格哈德·赛弗特(Gerhard Seiffert)最近领导了一次航行,对泰坦尼克残骸进行高精度扫描。他告诉BBC,他不相信该区域的水流会强到对潜水器造成威胁——只要潜水器有电。

“我不知道有水流会足以在泰坦尼克号残骸现场对任何运作正常的深海载具形成威胁,”他说,“水流……在我们做制图项目时,会给绘图精度增加难度,但不会威胁安全。”

残骸本身

沉在海底100多年后,泰坦尼克号已经逐渐降解。船体两个主要部分在最初与海底碰撞时造成的冲击,使得大片残骸扭曲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铁为食的微生物形成了冰柱状的“锈柱”,加速了残骸的消蚀。事实上,科学家估计,船尾上更高的细菌活动——主要由于它遭受的损伤更大——导致它的消蚀速度比船头部分快40年。

“残骸在不断坍塌,主要是由于腐蚀,”赛弗特说,“每年都有一点点。但只要你保持安全距离——没有直接接触,没有从开口穿入——就不会有任何破坏。”

漂流的沉积物

虽然发生的可能性极低,但是海床上沉积物的忽然涌动,过去已经被证实是会损坏甚至冲走海底的人造物体。

最大的同类事件——比如1929年在纽芬兰海岸附近的跨大西洋海底电缆被冲断的事件——是由地震之类的强震动引发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现象的风险,只不过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泰坦潜水器的失踪与这一类情形有关。

多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迹象,泰坦尼克号沉船所在的周边海床在很久以前曾遭受过巨大的水下山体滑坡冲击。巨量的沉积物似乎是沿纽芬兰的大陆坡滑下,形成了科学家所称的“不稳固走廊”。他们估计,上次这类“解构性”事件发生在数万年前,形成了厚达100米(328英尺)的沉积物层。但是,多年研究泰坦尼克号周边海床的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海洋地质科学家大卫·派珀(David Piper)说,这样的事件也是极其罕见的。他将这类事件比作维苏威火山或富士山的爆发,发生的频率可能是几万年到几十万年一次。

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浊积流(turbidity current)的现象 ——海水携带大量沉积物沿着大陆坡流动——这种事件会较为常见一些,且可以由风暴引发。“我们有大约500年一遇的重复间隔,”派珀说。但是,该地区海床的地形很可能会将任何沉积物流引向一个被称作“泰坦尼克山谷”,意味着它根本不会到达沉船残骸。

塞弗特和派珀均表示,这一类事件不太可能是泰坦潜水器失踪的因素。

沉船残骸周围还有其他地形尚待探索。在海洋之门公司和泰坦潜水器此前的远征中,有法国前海军潜水员兼潜水器驾驶员保罗-亨利·纳尔乔莱特(Paul-Henry Nargeolet)曾在1996年探测到一个神秘的声纳讯号。最终发现那是一个被海洋生物覆盖的岩礁。在最近的出征中,他曾希望到达另一个离泰坦尼克号沉船不远的讯号。

虽然寻找失踪潜水器的行动仍在继续,但是对于泰坦及其船员到底遭遇了什么,目前仍茫无头绪。在如此艰难和恶劣的环境下,考虑前往泰坦尼克号沉船的风险,在今天仍然和1986年第一批人抵达深海看到沉船的时候一样。

                随手一赞,手留余香

赞(2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25 11:3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6 01:11